給年輕人忠告創業是正確的選擇嗎?
要總結創業的體驗的話,可以用簡單一句話來形容,創業你將會失去自我。沒有自我,不問前程!大多數創業者無法做到像名人創業一般,自帶光環,登高一呼應者雲集,資金、人才紛至沓來,題目輕鬆上手。
現實的情況是,一個靠譜的想法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,團隊的召集、資金的引進,任何一個環節稍有不同,整個創業題目會就此夭折。
你要面對的,是無數的不可控因素:談好的天使投資人突然說不給錢了,說好的合夥人原企業給他升職加薪突然不來了——各種各樣的意外情況,都可能將你擊垮,這樣胎死腹中的創業題目滿街都是。
從準備做這個創業題目的第一天起,心幾乎就沒有落過地。我們算是幸運的,雖然有些小的波折,但創始團隊的組建和天使資金引入這關,順利過了。進入到實際運作這個階段,我們的題目需要眾多與外部機構的對接。
由於市場上有太多似曾相識的故事,很多故事最後不了了之,甚至產生了不良的後果,於是,合作方也變得越來越謹慎,你必須證明自己是個好人,還得是個認真想把這件事做成的好人,而這個步驟,在原先的從業經歷中,是根本不需要去完成的。
在自證清白後,終於題目開工,創業企業由於一開始資源有限,為了達成最高效的可行性,對接的方案幾乎是不可能有備份的,對你來說,你可能是在孤註一擲,而對合作者來說,你只是他眾多合作題目中的一員。這種一開始的不對等,造成了合作中的眾多變數。
其實原先打工上班時,對這種可能的變化,也是習以為常,每次都能輕鬆面對,順利化解。但現在自己創業了,發現對這種題目中的不順利,異常地敏感緊張,甚至患得患失,哪怕這些問題按照經驗判斷是完全可以解決的,但就怕萬一。
以前我的睡眠質量是很高的,自從創業之後,我開始變得難以入眠,腦子里各種胡思亂想,打工上班時,所需要關注的範圍無非是個人那一畝三分地或者小團隊。而現在,睜開眼,看到的就是整個企業,無論規模多小,財務、市場、技術、產品……不允許有任何視線的死角,雖然你不是上帝,但必須開啟上帝視角。
而每天的心情,都幾乎是在坐雲霄飛車。前一分鐘,可能還沈浸在剛搞定一個合作的喜悅中,仿佛世界就在自己腳下;馬上,心情就可能因為系統出現了某個BUG而墜入谷底,如果沒有一顆大心臟,恐怕沒有辦法承受這樣的生活。
以前那個年代,是沒有“創業”這個詞語的,他們那會兒就叫”做生意”,以我狹隘的理解,應該是以賺錢獲取物質滿足為目標,而之所以現在,更多的生意變成了“創業”,是因為創業者傾註了自己的精力、財力、人力,想把自己所做的事情,不單單做成一個可以賺錢的生意,更是可以托付終生的事業。
因為傾其所有,在創業過程中的任何喜悅、難過或者遺憾,都會被無限放大,創業者的自我,會被無限縮小。失去自我,拋棄自己的過往,做自己不想做卻不得不去做的事情,將自身與創業的過程融為一體,相信大多數人,連自己這一關都過不去。
當意識到在很長一段時間內,我將不得不與這種顛沛起伏的體驗為伍,這將成為我的生活的一部分時候,我開始釋然了,睡眠也回歸到了以往的質量——既然無處逃避,何不欣然接受。
創業=無限可能;有可能風光,有可能失意,有可能落寞。但無論結果會如何,在創業的路上,你一定要做很多你不樂意做的事情,只有同道中人能明白。